欄目 | 頁碼 | 篇名 | 作者 |
---|---|---|---|
頭條 | “網易LOFTER” 杯第二十四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獲獎作品選登 | ||
003 | 皚皚 | 孫立 | |
008 | 巷 | 陳昕 | |
013 | 過冬天 | 郭心雅 | |
016 | 震顫的時間 | 蔣明芮 | |
019 | 世界難題 | 廖欣琳 | |
小說 | 024 | 布亞克與巨力,或上帝的骰子 | [英國]馬丁 ?艾米斯 肖一之 譯 |
036 | 觀音磯 | 劉欣宇 | |
散文 | 044 | 距離 | 楊兆豐 |
053 | 青春否定練習 | 吳可人 | |
驚奇 Amazing | 公開課 | ||
058 | 對照談:中日梨園的傳承之路 | 王云 | |
驚奇亂講 | |||
066 | 編劇的嘆息(一) | 驚奇組 | |
連載 | 084 | 命運脫靶人(三) | 那多 |
專欄 | 耳證人 | ||
092 | 那支劃開黑色裹尸袋的筆 | 云也退 | |
萌星月報 | 097 | 回東北去 | 馬廣 |
作者簡答 | 100 | 懷疑 | |
編輯部推薦 | 102 | 電影/ 音樂/圖書 | |
信息臺 | 110 | “網易LOFTER”杯第二十四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人圍獎獲獎名單 | |
111 | “新聞晨報?周到”杯第二十五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報名表及征文啟事 |
五月,“網易LOFTER”杯第二十四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獲獎作品選登
頭條
《皚皚》孫立
我隱約記得小時候和父親上山看雪時,曾在樹下看見一只受傷的狐貍,這成為我今后對雪的所有幻想與詆毀的起點。我向往雪,朋友P向往海,我們在尋找它們的過程中,不斷地添加想象的砝碼,卻發(fā)現想象終究不能轉化為實質,而創(chuàng)造這些謊言并為之受困的也正是我們自己。我想回到虛構的起點,從頭開始創(chuàng)建一種更為樸素堅實的生活,卻發(fā)現這寂寥的雪原沒有回聲,我將永遠被埋在這潔白的圈套中。
《巷》陳昕
巷子曾經是老城區(qū)的驕傲,只不過有一天黃金時代離這里遠去,一切新事物都繞過這里走開了。我隨著父母逃離了巷子,但生活總圍繞著它打轉。我始終以旁觀者的身份凝視著巷子里的人和物,這構成一種無形的暴力,后來我漸漸發(fā)現,其實所有暴力都指向我自己。
《過冬天》郭心雅
那年秋冬發(fā)生了很多事:搬離的鄰居女孩,對面樓被家暴的女人,隔壁樓燃起的大火……病痛、分別、逃離,這些轉瞬即逝的時刻好像難以言表的秘密,我曾試圖用線索將其勾連,卻在其中瞥見一種不可更改的秩序。我明白自己只是局外人,試圖逃離困境,但房間外還有無數個房間。燒毀的房子終將重建,人們不斷孕育新生,但對于房間來說,一切都沒有區(qū)別。
《震顫的時間》蔣明芮
2010年,生活在青海的我在噩夢中經歷了廢墟和地震。我很快忘記了那場夢,次年,我離開父母南下生活,置身于平靜的南方小鎮(zhèn),卻始終有著異鄉(xiāng)人的局促感。后來我又曾經歷過多次震顫:在離校分別時的沉默里,在重返高原的火車上,在門源地震時。震顫的時間對我而言是一種隱喻,是夢鄉(xiāng),也是關于苦難的啟蒙。我不斷以自己為尺度去丈量,不斷回到高原,經歷震顫、崩塌與重建。
《世界難題》廖欣琳
疫情來臨時,我被困在老家,在照顧生病的堂姐的日子里追溯生命中更原初的部分。偶然中,我結識了水星,在他身上看到了一些連疫情也無法撼動的生命的可能性。我開始觀察家鄉(xiāng)的人,感受到他們的怨意和隱痛,逐漸理解了故鄉(xiāng)幾代人身上深重的難題,也接受了自己的底色,與飽含家族血脈氣息的生活方式共存?;蛟S一切大的難題落到根源處,還是人與人的問題,就連疫情也終將成為其中的某種底色。
小說
《布亞克與巨力,或上帝的骰子》[英國]馬丁·艾米斯 | 肖一之 譯
整條街的人都認識六十歲的大力士布亞克,他經歷過多次戰(zhàn)爭,是怪人、話癆、夢想家,也是社區(qū)和家庭的保護者。然而,在好人布亞克的身上,發(fā)生了一次最糟糕的浩劫。一天,當他回到家時,發(fā)現客廳看上去就像被撕成兩半的殘片,女兒萊奧卡迪亞倒在角落里……
《觀音磯》劉欣宇
一場洪水后,母親帶著我改嫁給迎禧街的屠夫,從此我再也無法擺脫身上的牛腥味。妹妹逐漸長大,我計劃帶她離開這里,于是鉆入江心,成為“打撈公司”的一員。我從江面撈起一只小牛送給妹妹,每個夜晚妹妹都會來牛圈和小牛一起入睡。守護此地的觀音磯還沒有修好,新的洪水卻已經到來……
散文
《距離》楊兆豐
五月,我從游戲公司抽身而出,轉而進入一所高中實習,希望成為一名語文老師。我總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受人歡迎、廣結善緣,但往往事與愿違。在尋找一份體面正經的工作中,我遇到一些新的人,也從他人口中重新認識著過去的自己。此時我才發(fā)覺,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會在崩潰很久之后才被發(fā)覺,很多事情早已脫軌,但具體時刻卻無可稽考。
《青春否定練習》吳可人
過去一年我的生活不太順利,我逐漸習慣和人群保持疏離,與好友D也很少聯絡,一位明星的死訊卻讓我們恢復了聯系。我想起了兩年前的過去,那些孤獨的書寫、如謎面般的人心,同伴間的距離,以及逃避現實的情緒與遐想。然而這些抽象的變化最終歸為無聲。我與D之間復歸空白,禍事漸次退去,夏天黯淡收場,原來我的青春已經終止了。
驚奇
#公開課
《對照談:中日梨園的傳承之路》王云
日本傳統(tǒng)戲劇圈與日本演藝界息息相關,以世家傳統(tǒng)為依托;中國戲曲則在從田野地頭的“娛己”走向職業(yè)化的“娛人”后,經歷了以“科班”為主到由國家托底的模式轉變。盡管傳承方式迥異,中日梨園卻面臨著如何維持傳統(tǒng)藝術的影響力以及應對現代市場的共同難題,在守正與創(chuàng)新之間謀求著新的發(fā)展機遇。
#驚奇亂講
《編劇的嘆息》(一)驚奇組
隨著“影視化”成為文字寫作者的“福音”,編劇似乎成為了光鮮而別具潛力的職業(yè)。在當下影視產業(yè)的分工和操作中,編劇究竟擔任了怎樣的角色?從文學創(chuàng)作到從事影視行業(yè),如何應對二者間身份與創(chuàng)作邏輯的切換?
連載
《命運脫靶人》(二)那多
郭昌明被警方逮捕,多家媒體聞風而動,我想要詢問小望此案中的許多疑點,他卻一再推脫。我前去拜訪“特別事務處理局”的老郭打探消息,老郭閃爍其詞,我細細回憶著老郭說過的話,突然意識到之前沒有發(fā)現的一個謊言……
專欄
#耳證人
《那支劃開黑色裹尸袋的筆》云也退
以色列作家亞伯拉罕·耶霍舒亞住在海法,但始終保持著對耶路撒冷這一是非之地的關切與省察。在頻繁的恐怖襲擊下,經歷了太多死亡的人們逐漸變得冷漠。作為“職業(yè)哀悼者”,耶霍舒亞認為,激發(fā)人們對于創(chuàng)傷的記憶,才是最好的、也是唯一的療傷的辦法,而作家的使命,就是用筆劃開那些無名的黑色裹尸袋。
萌星月報
《回東北去》馬廣
粗略算來,我已經有七八年未踏足東北,對于家鄉(xiāng),我越來越像個陌生人。我刻意地回避與逃離著故鄉(xiāng),想要寫東北故事,又怕寫不好,故而選擇遠離,只在外圍磨煉技藝。直到一個契機出現,我知道如今是時候回到東北,去撿拾起那些已經接近破碎邊緣的記憶了。
作者簡答
#懷疑#
吳晶晶/陳曉宇/王奇蘭/項思微/沈信宏/負二
編輯部推薦
電影/音樂/圖書
信息臺
“網易LOFTER”杯第二十四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入圍獎獲獎名單
“新聞晨報·周到”杯第二十五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征文啟事
附:報名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