欄目 | 頁碼 | 篇名 | 作者 |
---|---|---|---|
頭條 | 002 | 小小的容器里有我小小的愿望 | [韓國]金愛爛x庫里里 |
014 | 養(yǎng)育我的百分之八十(外四篇) | [韓國]金愛爛 徐麗紅 譯 | |
小說 | 023 | 對質(zhì) | 察察 |
032 | 喜劇演員 | 神小風 | |
散文 | 040 | 生日故事集 | 林硯秋 |
046 | 無常的夏天 | 王奇蘭 | |
驚奇 Amazing | 公開課 | ||
052 | 帝國政事中的“她們” | 柳青 | |
驚奇亂講 | |||
060 | 成為平均體(一) | 驚奇組 | |
連載 | 079 | 失人絮語(七) | 馬廣 |
新概念 | 參賽作品選登 | ||
089 | 窗困 | 蔣明芮 | |
新概念書寫 | |||
092 | 學步 | 陳卓揚 | |
專欄 | 耳證人 | ||
094 | 巴別爾,不祥的新世紀 | 云也退 | |
萌星月報 | 099 | Only Friday Night | 林硯秋 |
作者簡答 | 102 | 奇跡 | |
編輯部推薦 | 104 | 電影/音樂/圖書 |
一月,小小的容器里有我小小的愿望
頭條
《小小的容器里有我小小的愿望》 [韓國]金愛爛x庫里里
金愛爛指出,小說固然是對現(xiàn)實的再現(xiàn),但再現(xiàn)本身并不是小說。相比新聞與故事中的標準答案與結(jié)論,小說更注重反諷與兩難,強調(diào)闡發(fā)經(jīng)驗的能力,并避免將小說中的人物對象化和他者化。此外,金愛爛還結(jié)合自己的寫作經(jīng)驗,談及小說形式、翻譯及語言問題。
《養(yǎng)育我的百分之八十》(外四篇)[韓國]金愛爛 徐麗紅 譯
金愛爛講述自己的童年生活和青年時代,那些她曾居住過的空間,以故事的形態(tài)留在了她的身體里。母親經(jīng)營了二十多年的刀削面店“美味堂”養(yǎng)育了她;在首爾獨居時,天花板上的“夜光星星”也對她的心靈產(chǎn)生了幽微的影響。她還寫下了父母年輕時相識相戀的故事,通過文字,抵達了那些原本無法由她來見證的悲傷美麗的時分。
小說
《對質(zhì)》察察
這是卓陽和惠惠之間的往來通信。卓陽說她回了老家,忙于治病,還在北京的惠惠則看似平靜地談及工作的日常和兒子河馬的成長。她們分享自己的生活,卻又互相詰問,在一次次的周旋與退避間衡量這份友情的重量。
《喜劇演員》神小風
林蜜可以忍受年齡的增長和工作的無聊,卻發(fā)現(xiàn)自己作為一個外鄉(xiāng)人無法應付在花蓮這片土地上的生活,譬如在暴雨的夜里騎車,或是在半夜三點牽著拋錨的摩托車走過無人的公路。時間把她當塊石頭一樣磨損,她害怕自己會真的習慣這樣的生活……
散文
《生日故事集》林硯秋
季節(jié)是一種節(jié)律性的語言,每當秋天來臨,我便知道離自己的生日更近了。當我依賴生日這一基點來綴連記憶,生命中的許多重復、差異和變化也由此顯露。在這一天,我曾聆聽過朋友們在宿舍里為我偷偷唱起的生日歌,凝望過學校后山中的深秋清晨,打破過一些微小的禁忌,許下過關(guān)于寫作的龐大愿望。我不斷地溫習和回望,卻不得不承認復雜的身體已經(jīng)不再能應對過去那顆年輕的心。
《無常的夏天》王奇蘭
我在逐漸形成的對生活的焦慮中長大,而表舅小果與我不同,他接受生活的每一種安排,放羊、吹口琴、修理機器,并從中找到樂趣。小時候的很多個夏天,我都跟隨他走進田野。然而夏天總是無常,不論是在哥哥的厭惡中出生的我,還是因一場意外變得思維混亂的小果,每個人都在匆忙長大、改變。小果留在了他的田野中,而明天也許還會有更多事發(fā)生。
驚奇
#公開課#
《帝國政事中的“她們”》柳青
宮墻深深深幾許,在王朝更迭的漫長時間軸上,眾多妃嬪們千頭萬緒的故事羅織在一起,她們中的佼佼者介入重要的決策,合理合法地參與各類活動,并因此受到敬仰,構(gòu)成一種獨特的歷史敘事。
#驚奇亂講#
《成為平均體》(一)驚奇組
抗拒現(xiàn)實生活中的集體活動,卻樂于在網(wǎng)上通過“小組”和“超話”獲得集體感;基于商業(yè)邏輯編造的“生活指南”,日漸成為人們共享的欲望;在同質(zhì)化的重復中,依舊渴望著特立獨行與獨一無二……我們是否成了被制造的“平均體”?在應對社會期待、走進親密關(guān)系的成長過程中,又會面臨哪些難題?
連載
《失人絮語》(七)馬廣
都靈在我們當年初遇的火鍋店請我吃飯,說起許多我僅有模糊印象的往事。酒過三巡,我想起自己此行的目的,向她問起二炮殺死三叔的真相……
新概念
#參賽作品選登#
《窗困》蔣明芮
某個夏天我拎著行李返家,看到路邊小樓頂層的窗前,一個少年靜靜地站在金黃色的余暉之中。直至聽說他離開的消息,我才恍然明白那天的畫面——他仿佛被困在了窗里。我回憶著那個隔窗相望的瞬間,想象著他的經(jīng)歷和心境。后來我沒有再想過逃離,而是嘗試發(fā)出屬于自己的聲音。
#新概念書寫#
《學步》陳卓揚
我曾對寫作抱有熱情,在試卷上寫小說,向“新概念”投稿,用小城中他人的生活和衰敗的事物來抒情,但與此同時,深知自己沒有資格去評判和消費它們。除此之外,我感到自己在文學上也無法自洽,未曾下過苦功,卻仍被文字收容,好比邯鄲學步的燕人,不知自己是否能接受被夢想和希望所欺騙。
專欄
#耳證人#
《巴別爾,不祥的世紀》云也退
伊薩克·巴別爾的小說有著嚴酷而諷刺的筆調(diào)和雄渾的自傳色彩,身為“永久的流浪民族”猶太人中的一員,他感受到了來自俄國人的敵意,從《我的鴿子窩的故事》中便可見一斑,但他的書寫卻不盡于此。巴別爾反叛俄國文學的寫作傳統(tǒng),卻也同時反叛猶太的文化,他要在新世紀擺脫所有力量的束縛,唯一能評判他的只有時間。
萌星月報
《Only Friday Night》林硯秋
畢業(yè)后,我的一些朋友找到工作,進入一種更為固定的生活軌道,而我回到小城市里做無業(yè)游民,準備考試,總是出現(xiàn)在不合時宜的場景中,做一些秩序之外的事,只有在每周五的晚上,我才會去寫點什么,以此接近一些比自身更好的事物。我不期許寫作成為命定的事業(yè),但它至少在脫軌的此時此刻安慰著我。
作者簡答
#奇跡#
汪月婷/察察/楊菲/陳卓揚/王婭涵/杜欣玥/陳百合
編輯部推薦
電影/音樂/圖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