欄目 | 頁碼 | 篇名 | 作者 |
---|---|---|---|
頭條 | 004 | 青春期和電影是同義詞 | 毛尖X《萌芽》 |
小說 | 020 | 嘆息城 | 不日遠游 |
025 | 朱麗葉與小裁縫(上) | 焦窈瑤 | |
專欄 | 奇怪的人 | ||
036 | 葬禮 | 沈大成 | |
創(chuàng)意寫作·散文課 | |||
042 | 抒情的境界 | 張怡微 | |
散文 | 046 | 楊特法則 | 楊兆豐 |
054 | 進化論 | 孫未 | |
059 | 我的徒步與跋涉 | 楊菲 | |
063 | 驚夢 | 郭寶婷 | |
驚奇 | 公開課 | ||
Amazing | 068 | 惡少年的金彈子 | 吳如功 |
驚奇亂講 | |||
072 | 家有寶藏(下) | 驚奇組 | |
連載 | 084 | 蟲之履(一) | 察察 |
萌星月報 | 100 | 暗夜少年 | 焦窈瑤 |
新概念 | 參賽作品選登 | ||
105 | 母親 | 王濟梓 | |
新概念書寫 | |||
108 | 岸客 | 李慧琳 | |
大賽專欄 | |||
112 | “長江文藝”杯第二十三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征文啟事 | ||
111 | 附:報名表 |
八月,青春期和電影是同義詞
頭條
毛尖x《萌芽》:《青春期和電影是同義詞》
從大衛(wèi)·芬奇等導演的例子可以看到,近些年來,電影正將部分文化功能讓渡給電視劇,電視劇的時代正在展開,并以更加廣闊的畫卷描繪出社會政經(jīng)和人情關系。另一方面,正是繼承和發(fā)展才造就了影史,而能讓影像滲入到生活中的人,無疑是幸運的。
小說
不日遠游《嘆息城》
周三早晨下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夏日陣雨,把正要從安德烈的生活中離開的陳凱擋在了單元樓門口。他被幸福和絕望同時籠罩,想起安德烈從不會帶傘,便買了一把回去送給她,等到他再次出門卻發(fā)現(xiàn)雨已經(jīng)停了。
焦窈瑤《朱麗葉與小裁縫》(上)
趁著年輕,羅遠遠離開了蘆鎮(zhèn)這個悶濁的化工小鎮(zhèn),去往上海工作。與他不同,“天棠裁縫店”的老板夫婦——羅遠遠的父母,以及表姐阿蘩、表哥阿葦幾家人一直生活在這里。在大年初六阿葦?shù)幕槎Y上,阿蘩因想起三人小時候的事情大哭,羅遠遠感到必須要陪著她,也是因此,他在葛鎮(zhèn)的大書局中再次遇到了朱紅果……
專欄
#奇怪的人#
沈大成《葬禮》
兩周前媽媽落葬,而她遺體上的機械胳膊卻因不便處理而被殯儀公司快遞到家。媽媽屬于“螯肢世代”,年輕時剛擺脫了一場規(guī)模大、影響深的戰(zhàn)爭,于是希望通過改變身體來抓住未來。他把它帶到“原力之家”,希望可以把機械肢處理掉,然而卻因機械胳膊中依舊殘留能量而遭到了拒絕……
#創(chuàng)意寫作·散文課#
張怡微《抒情的境界》
散文離不開“意象”和“境界”兩個概念,前者指的是通過觀察外部世界的動態(tài)聯(lián)結(jié)眼前之物與心中之物,以何其芳的《雨前》為例,意象以“心中的氣候”為基礎,因此,這種意向的呈現(xiàn)更多地依賴天賦而非技術,關聯(lián)失敗也很常見。作者認為,散文的意境更在于“虛實”,虛實的基礎則是“遠近”,意象在其中具有一定作用,而最重要的則是帶有“移情”目的地進行書寫,從而創(chuàng)造深邃的哲學內(nèi)涵。
散文
楊兆豐《楊特法則》
在挪威讀書的時候,我在酒吧活動中認識了許多漢語專業(yè)的挪威同學,一個是一杯就醉的H,一個是愛玩《英雄聯(lián)盟》的N。他們各有自己的社交方式與交友準則,比如H總是在個位數(shù)觀眾的直播間內(nèi)勤奮直播,“挪威人/挪威語”的標簽是他們與別人之間最大的隔膜。正如一個學習室里的非洲朋友告訴我的那樣,挪威社會的一切都可以用“楊特法則”來解釋——“他們和我們不一樣,他們永遠是他們。”
孫未《進化論》
我住在距離奧克蘭鬧市區(qū)十五分鐘輪渡路程的小島上,因為新西蘭早年移民政策寬松,很多向往田園牧歌生活的中國人跑來這里定居。新西蘭華人眾多,當?shù)厝藧酆椭袊俗錾猓踔列惺嘛L格和生活習慣都漸漸與華人趨同。就像島嶼上沒有進化的巨大恐鳥在十六世紀被人們吞食而滅絕一樣,如果不跟隨自然的呼吸而進化,就會遭受災難、死亡與喪失,生物因此進化與長大,人類也同樣。
楊菲《我的徒步與跋涉》
我沒有駕照,又不擅長騎自行車,于是常常依靠雙腿出行。其實我一直很愛走路,從小學開始我就一個人放學走回家,在身體的辛苦中感到思維的活躍和心靈的平和,還因此培養(yǎng)出耐心與克服寂寞的能力。這也讓我的旅行變成了換一個地點的徒步活動,我在許多時間與空間走過,這個習慣將會伴隨我終生,它不需要深刻的意義,只是一種無需休止的靜謐時刻。
郭寶婷《驚夢》
早上被夢驚醒的時候,我發(fā)覺自己再次想起臺北以及Q。在五年間,我們只見過五次,從異鄉(xiāng)臺北的相遇到夏日看球賽時的牽手,最后在下起小雪的北京,他躺在床的另一邊告訴我,他就要從北京搬走了。我想我其實也不喜歡和Q有多少對話,他對我也沒有什么感覺,只不過對于這種默契交往依舊各有各的滋味與體會。
驚奇
#公開課#
吳如功《惡少年的金彈子》
Y字形彈弓是最能代表1960-1970年代中國男孩子的事物,不過他們的緣分卻可以上溯至歷史深處。號稱中國最古老的一首詩歌《彈歌》就記載了用彈弓狩獵的過程,有一批年輕人因其攻擊性和破壞性而被稱為“惡少年”,他們用彈弓打獵、復仇,隨著時代的改變,由任俠而羈旅,彈弓也從弓形到了Y形,最終又變回了孩子的玩具。
#驚奇亂講#
驚奇組《家有寶藏》(下)
不論是從商業(yè)角度還是從責任角度,傳承文化、重視國風元素,確實成為了一股潮流,但類似的話題總是會回到原點:到底如何讓傳統(tǒng)不只成為遺產(chǎn),文化到底應當如何生存下去?
連載
察察《蟲之履》(一)
大學畢業(yè)十年來,我對同學聚會一向敬而遠之,一是因為不愛熱鬧,二是因為毫無作為。與我相反,妻子從普通大學中脫胎換骨,步步高升,因此她在十二月的同學聚會上神采飛揚。我叫苦不迭,不過比我更討厭這個聚會的徐偉竟然也來了,還像十年前一樣喊我“林布里克”……
萌星月報
焦窈瑤《暗夜少年》
作者在短篇小說集《暗夜魔術》中所寫的“蘆鎮(zhèn)九故事”的背景,其原型就是她的家鄉(xiāng)南京大廠。她和自己的中小學同學們一樣見證了1990年代到本世紀初之間這座化工小鎮(zhèn)的變化,童年與少年時期在變動不居中被卷走,而借助孤獨的寫作,她得以逆時間之流而上,抓住回憶的幽靈與生命的往事。
新概念
#參賽作品選登#
王濟梓《母親》
母親素來有偏執(zhí)狂的癥狀,從我小時候開始,她就是我的夢魘,規(guī)定我必須考一百分,必須保持標準的體重,甚至因此諷刺辱罵我,拿生命來威脅。我因而性格偏激,沖動叛逆,卻慢慢發(fā)覺母親在生活中的苦衷以及她曾給予我的關愛,我終于學會打破那個“壞人的形象”,與母親相處。
#新概念書寫#
李慧琳《岸客》
寫作于我就像一場馴服,我為避開大雨而拼命奔跑,當我意識到自己身處這場雨里的時候,其實前面也在下雨了。我總害怕自己的創(chuàng)造力會消失,也害怕抓不住稍縱即逝的情緒與感受,總是不敢下定決心去“寫作”,因此就像一個岸客,若即若離,要走卻又不想走。不過,當我知道自己進入“新概念”復賽的時候,卻有種色澤出現(xiàn)在生命中并開始感召我。
#大賽專欄#
“長江文藝”杯第二十三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征文啟事
附:報名表